广东综合性新闻门户
日期:2025/01/15 12:18作者:人气:
该连官兵夜间巡逻。穆林 摄
数九寒天,冰封雪裹。
经过两天的雪原颠簸,记者终于踏上了通往陆军某旅某边防连伊木河哨所的最后95公里土路。
伊木河哨所,位于祖国版图“雄鸡之冠”顶端,年平均气温零下5摄氏度,最低气温零下57摄氏度,“六月雪、八月霜,十月一片白茫茫”是真实生活的写照。
一路上,方圆上百公里渺无人烟,满眼皆是一望无际的白桦林和连绵起伏的雪山。距离哨所还有60多公里,汽车被道路中央凸起的一个个“冰包”拦住了去路。
同行的该旅一名干部告诉记者,在大兴安岭林区,“冰包”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。冬季,山上的暖泉漫溢路面,太阳落山后气温骤降,结冰的暖泉逐渐积累增厚,便形成了“冰包”。
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,哨所官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每年夏天,他们都会在容易长“冰包”的地方挖坑蓄水,再埋上铁皮,减缓暖泉漫上路面的速度,等到冬季来临时,新形成的“冰包”就会小得多。通过“冰包”路段时,官兵先拿油锯在“冰包”上划开几道口子,再用电镐凿出两条车辙,洒上炉灰渣,汽车便可从冰道上缓缓通过。
汽车通过“冰包”路段,继续前行,很快到达连队营区。
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这里是额尔古纳河边一个荒废的流动游牧点,连队官兵自己动手、就地取材,建起“木坷楞”营房。从此,一茬茬官兵驻守大兴安岭深处,一年四季与森林为伍、与界河为伴。2010年3月,连队被原北京军区授予“伊木河模范边防连”荣誉称号。
从连队出发,往坡上走1.4公里就是伊木河哨所。夜色渐浓,额尔古纳河静谧无声。连长马泽群边走边告诉记者,前年,在上级和地方政府的帮助下,连队升级了光伏发电系统,安装了新的太阳能板,供电储能系统大幅升级,储电量显著提升,官兵用电难题得到较好解决。不仅如此,从前年冬天起,连队和哨所开始使用由秸秆、稻草、木屑等环保材料压制而成的生物质颗粒燃料供暖。马泽群告诉记者:“有了环保燃料,官兵烧锅炉再也不会‘灰头土脸’了。”
从连队去往哨所的路上,有一座墓碑。墓碑下方,安葬着连队老连长杜宏。2015年12月30日,杜宏在前往哨所检查工作途中,不幸跌落悬崖,壮烈牺牲,后被内蒙古军区批准为革命烈士。墓碑旁,矗立着他的一尊雕像,身穿笔挺的军装,头戴棉帽、肩背钢枪,眼神坚定地望着远方。
一级上士冯德刚给记者讲起杜宏的故事。在连队官兵眼中,杜宏是个敢打敢拼的硬汉。一次参加上级组织的考核,在400米障碍课目中,他的左臂突然脱臼,从云梯上摔了下来。为了不影响连队的整体成绩,他咬牙坚持,连续三次返回云梯起点重新尝试,但因左臂使不上劲,上去一次摔一次。快接近终点时,杜宏用尽最后的力气,朝着终点冲去……
讲着讲着,冯德刚忍不住湿了眼眶:“在我们连队,每一名官兵都是为了捍卫连队的荣誉在拼搏,老连长在看着呢!”在该连,干部总是干在前、冲在先。无论训练还是执勤,连长马泽群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:“我是连长,我先来。”
到达哨所,记者沿旋转楼梯缓步登上哨楼顶部的瞭望哨位。越往上走,哨楼玻璃上的层层霜花越是明显。哨位上,两名哨兵正在值勤,一名负责操作视频监控系统,一名负责观察边境前沿动态。马泽群告诉记者,赶上特殊天气,哨兵还要轮流站在屋外,利用红外望远镜观察边情。
此刻,室外滴水成冰,记者看了一眼温度计:零下45摄氏度。哨兵身上穿着厚厚的大衣,但寒风仍然刺骨。不一会儿,他们的面罩上便凝起一层霜,连睫毛上也挂着几片。银霜在月光的辉映下,衬着他们清澈的眼神,更添几分专注与坚毅。
哨长郝薪源是去年刚下连的新排长,这是他第一次以干部身份带哨。眺望着暗黑无际的雪野,这名脸上带着几分青涩的哨长告诉记者:“哨兵要有一双鹰的眼睛,每时每刻都要提高警惕、保持专注……”
一级上士王鹏龙,已戍守伊木河15个年头。迎着风雪上夜哨,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。他告诉记者,夜里站哨时,有白雪、森林为伍,有月亮、星星做伴,并不觉得孤独。王鹏龙说,他喜欢月夜站哨,看着月光照在雪地上,映出闪闪的清辉,有一种令人心安的踏实感。诗词里的“边关冷月”,在那一刻变得具象化了。
走出哨所,已是深夜,山外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。侧耳倾听,哨楼上哨兵的脚步声依稀可闻。
返回连队的路上,记者碰上一队刚执行完潜伏哨任务的官兵,便与他们一路同行。上等兵王举告诉记者,执行潜伏哨任务时,官兵需要长时间趴在雪地里一动不动,对大家的抵抗力、意志力是极大的考验。每次潜伏,他习惯先清理一下积雪,捡一些松针和落叶铺在地上,然后卧倒在上面。森林里时常能听到远处的狼嚎,好在有军犬为他们“预警”,大家心里踏实许多。
回到连队,被寒气“咬”得麻木的手指渐渐回暖,阵阵刺痛逐渐从指尖传来。王举告诉记者,尽管潜伏任务又苦又累,但每次任务结束他都会走到界碑旁,庄重地敬个军礼。“界碑上的‘中国’二字,意味着国土、象征着主权。向界碑报告,是一种神圣使命,这种神圣的力量激励着我们成长。”王举说,“在边防官兵心目中,界碑是‘最温暖的太阳’。”
连队荣誉室的一面墙上,贴着官兵自己创作的一首首小诗——“边关无小事,事事连使命;林海有涛声,声声诉衷情”“风雪把战士铸成界碑,战士把风雪堆成国门”……字里行间,写满了边防军人的忠诚与奉献。
记者在连队采访时,正赶上二级上士郑旺的家属王槐兰来队探亲。王槐兰的到来,让这里多了欢声笑语。从重庆一路向北,王槐兰在路上整整走了4天。她跟记者说,尽管不太适应北方的气候,但她告诉自己要忍住,因为不想让爱人感觉自己“脆弱”。
不过,王槐兰最终还是没忍住。离开连队那天,汽车驶出营门,回头看到雪原上那句鲜红的标语——“一生只做一件事,我为祖国守边防”,两行热泪还是流了下来。
标语一侧,一群年轻的边防战士整齐列队,目送她乘车离开。那一个个挺拔的身影,一如身后那一棵棵高高挺立的白桦。(艾弘博 程晓栋 郑茂琦)
Copyright © 2023-2025 盛星在线 版权所有 | 备案号:吉ICP备2022001342号 合作/意见信箱:hh7000@qq.com
声明: 本站非官方新闻网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